日期:2016-1-19(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深圳市气象局站业务咨询迎来万条回复
5年多的如梭时光,20多名预报员的孜孜努力,整整1万条精心回复……日前,深圳市气象局官方站“公众参与”栏目,迎来了第1万条的提问和回答。这1万条问题的背后,是市民的疑问、期许和关心,这1万条回复的背后,则是开放的态度、责任的意识和心底的冷暖情怀。
“不敷衍了事”是“公众参与”的回复原则
“请问西南季风爆发了没有,为何刚好在五一假期有降雨”“五一假期西南季风没有爆发,造成五一假期降雨的天气系统是高空槽和切变线。”“你好,请问深圳一年中阴雨天大概有多长时间”“你好,深圳30年平均降雨日数为134.2天。”
这样的一问一答,就是深圳市气象局官方站“公众参与”栏目的典型问答。2009年,市气象局官改版,设立了“公众参与”板块。以前,站上也有论坛以供公众交流,但由于分别由各处室负责,回复往往不及时。设立板块后,“公众参与”统一由气象预报员回复,各个业务处室则设立专人为预报员提供参考。
市民的提问中,大多数都和气象局天气预报、气候监测等主要业务有关,也有的涉及到其他政府部门的业务甚至五花八门,这时预报员也会耐心告诉市民到哪里可以找到更好的答案。有的时候,市民的提问十分专业,让预报员也不禁感叹“高手在民间”。
2013年11月,有位气象爱好者在提问中,对影响深圳的台风如数家珍,并认为进入21世纪以来,台风对深圳影响相对来说“风平浪静”不少。“香港天文台给出的解释是这几年我们东南面的南海形成了一个高压,从而不利于台风登陆此处。有人调侃这是‘李氏力场’所致,甚至还有人给出了一些迷信的解释。期盼能听到你们的说法。”
这条业务咨询洋洋洒洒500多字,要想回复得完整,既要对影响深圳的台风进行详细统计、辨正分析,也要对台风理论颇有心得。值班的预报员接到该咨询后,自知单凭个人之力无法得到周全答案,便向各部门的同事和领导问计求教,大家纷纷热情地给出意见和建议。观象台气候研究部的郑群峰统计了有气象记录以来影响深圳的台风记录,并广泛查阅有关台风研究文献资料,对历史上影响深圳台风变化趋势开展研究分析;预有根治癫痫病的药吗报员们也聚在一起讨论了近年来台风预报的心得……经过大家的努力,一条600多字,有数据、有事实、有分析、有观点的精心回复才得以完成。
“不说空话,不说套话,不敷衍了事”,是“公众参与”栏目的回复原则。而正是由于预报员一丝不苟工作态度和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才能把许多类似的疑难复杂问题回答好。
“公众参与”是互动的窗口更是反思的明镜
“及时”、“亲民”、“准确”……几年来,友用这些形容词来表达对市气象局“公小儿癫痫有哪些症状呢众参与”栏目的喜爱。但对于气象部门而言,“公众参与”绝不仅仅是与市民互动的窗口,更是一面看清自己不足、接受群众批评建议的明镜。
2010年10月23日,有市民在“公众参与”栏目中建议:“现在挺多人玩微博的,建议你们申请一个微博账号,经常更新气象信息,不仅仅是天气预报,还可发布最新的台风状况、预警信号以及回答一些友的问题等等。”
那时,政务微博还是新鲜事务,但预报员看到这条消息也眼前一亮,觉得是个很好的主意,便立刻汇报给局领导,很快就得到了批复。2010年11月9日,@深圳天气官方微博在新浪开通,还是由预报处的小编团队负责回复。2012年,气象局又开通了微信服务。
微博、微信让气象信息的传播又多了一道利器,除了传播天气资讯、与市民友展开互动外,它们最大的便利就是在灾害性天气来临时,能够及时地将最新预警信号和天气动态播报和推送到更多市民手中,并在“尤特”、“天兔”等台风应对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截至今年5月30日,市气象局新浪、微博粉丝超过120万,微信订阅用户超过22万,2010年,气象局门户站被民称为"最可爱官"。微博连续三年名列“全国十大气象机构微博”,2013年初举行的“@深圳在一起”为主题的深圳政务微博见面会上,盘点发布了2012年度6份深圳政务微博排行榜,@深圳天气占据其中两席,名列“信息发布TOP5”榜单第一名,以及“创新TOP5”榜单第二名。
2010年起,陆续有市民在“公众参与”栏目上提出:“你们所预报的天气,是以竹子林国家基本站的气象情况为主吗深圳的地区如此广阔,区域差异比较大,你们既然有分区预警,那为什么不分区预报呢”还有市民说:“深圳的天气预报能否分区预报这样更准确一些,毕竟深圳各区同一时间的天气也不尽相同……”
这些信息被及时地反馈到气象局预报部门。确实,“东边太阳西边雨”是不少市民对深圳天气的切身感受,深圳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造就了深圳天气变化分布不均的特点。经过针对性地筹备和努力,终于从2012年10月1日起,市气象局在全市预报基础上推出了分区天气预报,市民可通过市气象局站、3G手机客户端随时获取全市6个行政区和4个新区未来12小时的气温和降雨信息。
除此之外,我市环境空气质量异常预警工作方案、预警信号预发布制度、防御指引——停工措施、每月开展公众开放日活动等等许多新制度、新举措,最初都来自于“公众参与”栏目里一位位普通市民的留言。耐心仔细解答市民的问题,根据群众的要求不断改进气象服务,正是“公众栏目”栏目初衷和本质。(唐历方胜)